調查發現,長大后還能「跟媽親」的孩子,通常是媽媽做對了這3點

Wendy媽 2022/04/02 檢舉 我要評論

有讀者在后臺問: 我兒子從小和我很親近,但現在上了國中突然變得很冷漠,一天說不了幾句話。每次找他聊天,都被以要寫作業為由堵回來。無意中發現他的朋友圈也早都把我屏蔽了,我要怎麼辦?

字里行間能感受到這位媽媽的焦慮,問了她和兒子的相處模式。這位媽媽表示,平時自己比較嘮叨,可能也是因此兒子出現了逆反心理,這2年尤為明顯。叛逆的青春期撞上嘮叨的老母親,不用多說就能感受到這個家的壓抑。

孩子大了就跟媽不親了,是不少媽媽們會面臨的問題。以前那個跟在身后的小尾巴,不知何時已經走上了另一條不需要父母陪伴的路,當父母的好像只能放手。

兒大不隨娘

前段時間看綜藝《春日遲遲再出發》被節目中的一幕戳心了。

觀察員傅首爾講了一個自己的真實故事:

兒子12歲生日那天,她挖空心思給孩子辦了一個生日party,找了一堆朋友來家里,給兒子買了蛋糕、蠟燭,自己又唱又跳活躍氣氛。沒想到兒子不僅不領情,還十分嫌棄的表示:媽媽,我不想被過度關注。

事后兒子更是發了一條感謝周圍所有人的朋友圈,卻唯獨漏掉了爸爸媽媽,更讓人難過的是,兒子的這條朋友圈屏蔽了她。

為了給娃一個驚喜,大費周章,自己把自己感動得不行。萬萬沒想到,人家竟然不領情。后來她和兒子聊起此事,問兒子:為什麼要屏蔽媽媽?兒子回答:「少年人總有些感慨,不想被父母知道呀!」

一件小事卻讓傅首爾特別悲傷,她一直以為自己和兒子關系很好,自認非常理解兒子,兒子也愿意跟她說心里話,被屏蔽完全出乎她意料。

在節目中提起此事還有些哽咽,她 反省自己「難道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嗎?」

相信很多媽媽都在深夜反思過這個問題。對我們而言,那個排斥自己的小人是自己十月懷胎生下來的,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本就親密無間。突然之間,熊娃開始排斥我們,或多或少讓人有些接受不了。

問過身邊青春期的孩子,朋友圈有沒有屏蔽父母?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,他們表示對父母開放朋友圈無疑等于自爆。

媽媽做對這3點,孩子很難不跟你親

有時不禁會想,難道所有人都難逃「孩子長大就跟媽媽不親」這條定律嗎?事實證明并非如此,孩子長大后和媽媽親近的大有人在。

家庭關系研究人員,跟蹤調查了親子關系和睦的家庭,發現一般和孩子關系親近的媽媽都做到了以下3點:

0~3歲內,媽媽要及時給孩子關愛

發展心理學認為: 3歲之前是一個人建立安全感的黃金期,這個時期媽媽要對孩子的正向情感需求及時滿足,它會奠定孩子一生的安全基礎。

3歲之前 媽媽的正反饋,會促進孩子的大腦邊緣系統發育,大腦這部分發達的孩子自控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會更強。不僅遇事沉著冷靜,還能更好地處理好親密關系,長大后跟父母和伴侶的關系也會更好。

當然,給足孩子關愛,不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,而是對孩子合理的、正向的需求及時響應。 如果孩子無理取鬧,就要學會溫柔而堅定地拒絕。

比如,孩子非要一個玩具,但家里已經有類似的。那麼此時, 你需要先肯定他的情緒,再解釋你的想法,最后想辦法化解。你可以說:媽媽知道你非常想要這個玩具,對嗎?但媽媽考慮家里已經有了類似的玩具,快放不下了。

你說咱們怎麼辦呢?讓孩子自己想辦法,你會發現他的配合度非常高。

3歲前,媽媽沒有給足孩子關愛,孩子就很容易在親密關系中受傷。長大后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親近之人,習慣用冷漠來武裝自己,表現得像個小刺猬,對外界渾身是刺。

3~12歲,媽媽要懂得非暴力溝通

心理學家認為,3~12歲是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關鍵期。

這個階段 6歲是個分水嶺,6歲之前媽媽是世界中心,他們對媽媽非常依賴。6歲之后孩子步入小學,接觸到了更廣闊的世界,學到了更多知識。慢慢地他們發現原來老師懂得比媽媽多,和同學們玩比和媽媽玩有意思。

這個時期孩子的獨立人格逐漸形成,他們開始見縫插針地表達自己的想法,更愿意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,不再把父母的話當作是全部,自然就會和媽媽產生分歧。這個時候會非暴力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!

「觀察事實——表達主觀感受——表明需求——提出具體請求」這是非暴力溝通的關鍵!

我曾把這個法子用在優米身上,親子關系融洽不少。優米非常討厭洗澡,確切地說是討厭洗頭,每次洗澡都跟打仗似的,以老母親的怒吼結束。直到有一次,我突然想起了非暴力溝通,于是有了以下對話:

「寶貝,你已經6天沒洗澡了」——觀察描述事實

「我不想洗頭」

「媽媽知道你不想洗頭,但你這樣我有點擔心」——說我的感受

「擔心什麼?」

「如果不洗澡,我怕你的身上會起疹子、會癢,那樣我會認為自己沒照顧好你,媽媽會很內疚。所以,我們可以去洗澡嗎?」——表明需求

「可我想看動畫片」

「那這樣,你可以先和我去洗澡,一會媽媽陪你一起看動畫片,你看可以嗎?」——提出具體要求

果然那天優米毫無障礙地去洗澡了。

試想,如果我們每次都能用「觀察事實——表達感受——表明需求——提出請求」的方式和孩子溝通,孩子是不是就覺得媽媽最關心自己呢?

12歲之后,遠遠引領,給孩子足夠空間

孩子12歲以后步入了青春期,這個階段他們異常矛盾。

生理上急速發育和心理上的半成熟,讓孩子們要求在精神生活上擺脫父母的羈絆,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,又讓他們格外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。

這時如果媽媽還采取對待小朋友的方式和他們相處,孩子就會強烈要求自己擁有成人的待遇,從而出現權力爭奪。尤其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強烈,情緒也會在激素的作用下起伏很大,所以經常會看到青春期孩子一言不合就放棄生命的新聞。

這個時期親子的主要矛盾會集中在: 「獨立自主」「社會地位平等」「人格受到尊重」這幾個需求,所以,媽媽一定要給這個階段的孩子留出空間。

有位專家說過,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孫猴子,不能頻繁念緊箍咒,不然就容易激發猴性。

青春期的孩子比以往任何階段,都更需要空間。這個階段父母要學會后退一步,只在大方向上進行引導,而要將具體的掌控權慢慢釋放給孩子。

「距離產生美」不僅僅是句雞湯,給孩子留出空間,你會發現他們會更好溝通。親子溝通一順暢,母子關系自然就會得到改善。

你看,和孩子相處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,你家熊娃現在還跟你無話不談嗎?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說和熊娃斗智斗勇的過程呀~

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
用戶評論